彭州市葛仙山镇深挖本土特色和资源禀赋,突出产治协同,打造以“仙山乡韵·农旅共兴”为主题的熙玉-花园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农游综合收入已突破1.4亿元大关,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6万元,有效构建“文化活、产业强、乡风淳”发展新格局。
一、以乡村文化涵养文明实践内涵
一是构建复合文化空间。以乡村记忆唤醒、特色文化焕新为切入点,将兼具乡村展览、文化活动功能的梨花读·乡村图书馆作为人文中心,内设文创区、休闲区、阅读区等,集图书借阅、居民议事、学习培训、科普教育、文化活动等功能为一体。二是深耕特色品牌培育。采用“政府引导+集体经济参与+专业公司运营”模式,围绕“乡村图书馆+乡村展示馆+乡村社交地+文化艺术基地+网红打卡点”整体定位,培育“仙童善治”“熙玉有梨·仙山有约”等3个文明实践活动品牌,开展“善行熙玉”“玩儿转烟火仙山”等系列活动20余场,服务村民游客超5万人次,持续建强“文明实践+”文化空间。三是创新流动服务体系。将政府闲置车辆改造为“仙山流动书屋”,配备“红色经典”“农技科普”图书200余册,每月流动2个村(社区);同步开设“田间课堂”,邀请农技专家随车现场巡回教学,让理论与实践契合,技术与田间“零距离”。
二、用共建共享构筑文明实践格局
一是精准管理聚才汇智。建立人才信息储备库”,汇聚乡贤、非遗传承人、民宿主理人、新农人等10余类人才,依托“仙山菁英荟”文明实践品牌沙龙解决返乡人才创业融资、技术支撑等诉20余项;打造“仙山智理家”服务场景,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人才服务落地见效,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二是上下同频产业延链。充分发挥文明实践所传帮带作用,由镇集体公司率先打造“仙山优品”区域公共IP,带动指导花园村、熙玉村完成“仙山花园李“葛村长”商标注册与绿色认证,并围绕本地水果资源,开发梨膏、果酒等20余种农创产品,有效延伸产业链,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三是结对共建拓宽渠道。以“金彭联建”为契机,与金牛区万石社区、黄忠社区结对,2024年定向销售花园李5000余斤、熙玉酥梨3000余斤。联合市综合执法局推出“游百里画廊 品仙山花园李”文明实践品牌,在彭州城区设立10个农产品临时售卖点,连续4年实现特色水果出村进城,销量突破 600 余万斤,助农增收220余万元。
三、借产业联盟驱动文明实践跃升
一是组建“商家联盟”平台。整合“仙里小院”“晚徕云居”等13家特色民宿、餐饮商户资源,成立仙山“商家联盟”,通过制定统一服务标准、推出联合营销方案、发放满减消费券等,成功实现游客定向导流,带动商家营业额同比增长20%。二是开展“文明商户”评选。以“客源共享、服务共通、文明共践”为目标,制定涵盖诚信经营、服务质量、志愿服务等维度评选标准,定期开展“文明商户”评选活动,并对获评商户给予宣传推广、政策扶持等奖励,大力培育经营诚信、服务优质的行业新风。三是创新“阵地+产业”模式。依托四季奇峰绿道、万亩梨园等13个文明实践点设立旅游服务志愿岗,招募志愿者为游客提供导览、咨询、应急救助等服务,累计服务游客超8万人次。组织商户、农户参与服务礼仪、生态保护、经营管理等文明实践培训7场,提升从业者文明素养,形成产业发展与文明培育共促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