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学分凝聚文明大磁场

发表时间:2016-06-24 15:39 来源: 责任编辑:测试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就《志愿服务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公开征求意见。根据意见稿,国家鼓励有关组织、单位为促进志愿服务事业提供便利条件,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可纳入高校实践学分管理。(57日 新华社)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志愿服务水平如何,关键体现在全体社会公民的志愿服务意识强不强,志愿服务精神是否深入人心。只要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浓厚氛围,国家的志愿服务事业才能得到长足发展,社会的文明程度才能得到有效提升。但如何激发志愿服务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确实是一个现实难题。

 

在《志愿服务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将志愿服务纳入高校实践学分管理。也就是说把志愿服务当成一门社会实践课,并引入积分制管理,既契合了青年学生的现实需求,以学分方式对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给予鼓励,也对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无疑有着积极的影响。

 

从近年来开展志愿服务的情况来看,青年学生是志愿服务工作中最活跃的群体。但空有热情和激情还不够,青年志愿服务还存在社会效果不甚理想、可持续跟进不够等问题,关键原因就在于缺乏一种科学有效的政策引领或制度规范。建立适当的政策措施对青年学生从事志愿服务加以鼓励和引导,是学校、单位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有效解决了志愿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症结问题。

 

当然,单靠建立志愿服务学分制度,并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如何用好志愿服务学分才是问题的关键。突出学分的社会属性和相关导向功能。如在公务员考录、企事业单位招聘时将志愿服务学分纳入考察或考核的一个内容,将更加有助于激发青年学生从事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如果能够把志愿服务学分与国家正在推行的诚信体系建设对接起来,也是一个增强社会凝聚力、释放社会正能量的重要载体。

 

   志愿服务学分制更体现了一种服务意识的规范化。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已成为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和追求。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我们国家的志愿服务事业,无论是服务意识的强化还是服务水平的提升,都还有极大地改进和提升的空间。因此,更需要发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尤其是青年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来,汇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强大合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助人为乐、向善向上”的力量得到滋长和弘扬。(彭州周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