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彭州市围绕“百里画廊”五大功能建设,按照“打造一批、示范一带”的思路,推出多条各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带,不断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涵。该市隆丰街道充分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深挖本土特色和资源禀赋,以产业提升、文化振兴为切入口,打造了以“薪火不熄,文产相融共生”为主题的“万皇-润林”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带,着力实现兴村富民的振兴目标,厚植美丽乡村的文化底蕴。
一、大蒜载乡情,让村民齐心干起来
一是拓宽发展平台。深入挖掘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目录隆丰大蒜价值,发动万皇村18名种蒜能人成立大蒜协会,开放大蒜市场扩展“蒜友圈”,年均向云南、甘肃等地销售隆丰蒜苔2500万斤、蒜籽1800万斤,就近解决村民就业500余人。引入3名教授入驻成立“蒜研会”,依托2家农业企业研发糖醋蒜、黑蒜等高附加值产品4个,带动村民年增收30%。二是唱响服务品牌。整合社企、村贤、志愿者、邻里四种资源,组建“大蒜哥”服务队,开展“你有难‘蒜’我的”活动,复垦村民撂荒土地50余亩,开展家电维修、农忙互助等文明实践活动400余场次,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300余个。三是打造特色名片。培育“打蒜薹比赛”“万皇杯篮球赛”等特色文体类文明实践活动品牌4个,打造“时光与树”黑蒜咖啡吧、大蒜博物馆等特色公共空间。自主研发“大蒜+咖啡”等特色饮品,开展居民书法展、“茶叙会”等活动54场次。开展社工联动补位服务,签订农忙互助、独居关怀等文明实践协议47份。
二、文化润万家,让村民日子美起来
一是建强活动矩阵。建立“万木青常在 润林千百家”文艺志愿服务品牌,依托隆丰街道微党校中心校(文化站)、川剧文化广场,彭州市隆丰小学等5个文明实践阵地和8支文艺类文明实践队伍广泛开展活动,让群众在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二是汇聚能人名家。吸纳中国书协会员、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川剧表演艺术家等成立“隆祥书画院”“刘芸川剧名家工作室”;携手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成都市级非遗传承人组建社区木竹雕文明实践队,带动40余名社区传统木工匠人就业;开设民间艺术、书法绘画、诗文朗诵等文明实践体验活动200余次。三是擦亮金字招牌 。创办“当一天非遗传人·感悟文化最美”体验式文明实践品牌,编排“画一张川剧脸谱、穿一次川剧戏服、唱一腔经典台词、学一组川剧动作、奏一曲川剧配乐”等体验项目,2013年以来持续开展川剧下乡、川剧进校园等活动,累计培养川剧新苗400余人,持续擦亮隆丰川剧之乡金字招牌。
三、非遗结硕果,让村民钱袋饱起来
一是延伸阵地半径。坚持将文明实践阵地延伸到群众身边,创新性以万木留香博物馆为载体建立隆丰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并内设左邻右“社”党群(游客)服务站,形成集咨询、休闲、消费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景,收集解决群众意见建议和诉求期盼200余条。二是注重参与体验。与7家合作单位常态化开展“记住乡愁、创新技艺、高端引领、非遗传承”系列活动,通过体验式参与、双向互动突出教育、研学功能,并提供实地学习、参观机会,让年轻群众了解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累计接待研学人数超2万人次。三是产业拔节跃升。合作成立商务服务公司2家,培育社会组织2家,开设“社社协同”社工工作室、“双润直播”间,推出家具文创新产品12个;带动10家家具企业步入中端,在传承文脉的同时力争打造“百里画廊”进山第一站产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