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变求新,彭州市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态圈

发表时间:2021-08-18 15:42 来源: 责任编辑:彭州文明办

近年来,彭州市着力打造文明实践和“产城融合”双向提升模式,持续探索低成本、可持续的建设路径,为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产业园区集中的致和街道逐步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机制建设激活资源优势,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全力构建文明实践生态圈。

一、统筹资源,多维度创新机制

一是创新“书记沙龙”机制,实现域内横向交流。“书记沙龙”按照案例共享、难题共解、资源共通、方法共创的原则,以“每月一聊”为主要形式,进一步强化社区书记作为文明实践工作“领头羊”的重要作用。二是建立专业组织引入机制,强化外部专业支撑。引入爱有戏、恩派、携程等12家功能型、平台型社会组织,通过针对实践所实践站工作人员、志愿服务队伍定期开展集中培训、参访学习,强化“社工+志愿者”的专业队伍培育和项目孵化,提升实践所工作专业度。三是建立常态积分回馈机制,盘活多元社会资源。充分整合蓉锦文化等70余家企业商户,彭州市人民医院、彭州实验幼儿园等30余家共建单位资源,补充资源网络配置,扩大资源网络覆盖面,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回馈激励机制,以积分串联“商户优惠券”、“有偿服务打折”等方式,提高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参与度。

二、整合功能,全域化建设阵地

一是规划阵地布局,健全文明实践平台功能。彭州市致和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城南邻里人家”规划为文明实践讲堂、百草园、三味书屋、彭州文创产品展销区、创星空间、文明加油站等共10余个服务区域,延伸室外阵地触角,建设文明实践广场,集中涵盖理论宣讲、文化服务、教育服务、科技科普、司法服务、健身体育、社区便民等七大平台功能。二是优化空间使用,统筹建设志愿服务阵地。建设志愿服务站、志愿者工作室、志愿者风采展示区等多个志愿服务阵地板块,保障志愿服务活动、宣传的基本功能,同时延伸实现志愿者服务、交流、培训、展示等多种功能。三是引入服务主体,开展多元文明实践活动。由实践所统筹把握引入主体的公益属性和商业逻辑,引入“巧姐工作室”、“5/5咖啡”等服务主体或商业主体,为居民开展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服务等服务,引入恩派、若水等社会组织入驻空间,依托文明实践讲堂、文明实践广场,开展各类理论宣讲、文艺文化活动。

三、持续发力,多途径探索发展

一是成立集体资产管理公司,促进空间持续运营。实践所综合体(城南邻里人家)空间的运营和管理全部交由清林社区集体公司负责,与第三方组织、企业开展合作,为辖区居民、小微企业、生活性服务机构等提供创新创业、居民服务空间,实现空间运营收益,每年按照运营收益的50%,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项资金,保障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二是成立社区专项公益基金,促进服务持续创新。实践所引入上海恩派公益基金会,成立“恩派基金会·致和街道社区专项基金”,募集启动资金2万元,后续持续动员捐赠达1.6万元,用于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截至目前,共培育志愿服务队伍11支、孵化志愿服务项目5个。三是试点打造社区直播间,促进流量持续增大。实践所以清林社区为试点,创建“城南创星空间”,轮流由社区书记、骨干志愿者等进行直播,打造居民喜闻乐见的“明星”书记、“明星”志愿者作为代言人,开展了技能培训、手工醪糟制作、彭州十三品推介等公益直播5次,宣传推介本土好故事、好产品等,扩大彭州文创产品影响力,实现直播带货,回流反哺社区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