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村干部来彭州学种菜

发表时间:2016-07-04 19:11 来源:彭州公众信息网 责任编辑:pzwmwbj2


      第六届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邀请了国内外农业专家、政府官员和客商,也迎来了几位“土里土气”,甚至汉语生僻、交流困难的特殊客人,他们就是彭州援藏队特意邀请来自于对口援建的石渠县的几位村干部。


      作为四川省面积最大的石渠县,有着广袤的土地,然而千百年传统农牧方式严重制约经济发展,一直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到2020年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彭州援藏队深感肩负重责,把石渠县的脱贫致富作为援藏中心工作,群策群力,倾注全力,做了广泛的工作。


      俗话说“农业、农村,大有文章。”石渠县作为纯农牧业大县,农牧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只有农牧民脱贫致富了,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石渠贫穷落后的面貌。彭州作为中国六大蔬菜基地之一,近年依靠创新,实现农业产业化、农业机械化转变现代农业生产模式,逐步提高农民收入。如何借助彭州农业优势帮助石渠做好农业这篇文章,让广大农牧民寻找到脱贫致富的最佳途径,彭州援藏队深度发掘契合点。


      要改变,先让老乡信服。彭州援藏队在彭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筹集资金十万元,在洛须镇尝试高原大棚蔬菜种植,建起示范大棚五座,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试验和探索,终于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成功种植出一系列蔬菜品种,并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实践验证,激发了当地农民蔬菜种植的极大兴趣。丹达村支部书记白玛在彭州农技人员的帮助下率先建起了大棚,并成功种植出几个品种的蔬菜,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引得附近老乡争相学习模仿,一改传统的广种薄收粗放式种植方式,充分利用土地,提高了效益,让农民切实感受到了蔬菜种植带来的甜头。


      依葫芦画瓢固然是不错的起步,但蔬菜种植也是一门技术,援藏只有两年,不能技术人员一走就茫然。只有观念转变、掌握知识才能长足发展。


      开阔眼界,能培养老乡革新观念。如何给老乡“找到一条路”,还要实现在这条路上“奔跑”的效果,彭州援藏队借助第六届彭州蔬菜博览会的契机,特地邀请石渠农业主产地——洛须镇的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农业技术人员赴彭州观摩学习,以期能转变观念,起到带头引领示范作用,带动高原农业产业转型和发展,实现农民不仅要脱贫还要为今后致富打基础。


      11月1日,云集全国各地的农业技术专家、客商的第六届中国四川蔬菜博览会在彭州开幕,规模和规格令这些村干部大开眼界,激动不已。随后在现代农业园的参观更是让村干部吃惊不小,虽进入深秋季节,一走进硕大的大棚基地内,却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色,既有常见的白菜、辣椒、茄子,也有许多新品种,地上一片绿油油,架子上有无土栽培,头顶上还有累累果实……令村干部驻足观赏,流连忘返,不时请教,“生长周期多长?”“产量如何?”“成本怎样?”还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在果蔬嫁接展台前,看到一个“小动作”就可以培育出新品种,提高产量,惹得干部们跃跃欲试。自动育种机前,反复要求工作人员细致讲解……一上午的参观,只恨时间太短,来不及一一细看。


      刚参观完公司化农业,又迫不及待深入乡村田间,一睹彭州农村的真实种植情况。在三界丰碑村农村合作社看到蔬菜从育种、大棚种植、生产加工、冷冻储存到销售的一条龙,令几位客人瞪大了眼睛。丰碑村村支书钟光辉详细介绍了如何成立农村产业合作社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的过程,引起了客人的极大兴趣。石渠龙溪卡村土加书记更是从农民如何入股、品种如何培育、人工成本如何降低……事无巨细问得仔仔细细。在致和镇友富家庭农场,看到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利用小型农业机械轻松耕种两百多亩土地时,对这条致富路不禁流露出渴望的眼神。


      接连三天的实地参观学习,从农业产业园,农村合作社到家庭农场,从拜访农技人员、与村干部交流,到田间地头与耕作的农民交谈,既听了新技术的介绍,也收集了各种农产品资料……让几位村干部收效颇丰,喜不自禁,不仅开阔了眼界,更是从内心深处触动了科技改变农业的革新理念,发现农村脱贫致富的希望,坚定了信心。临近参观学习结束,援藏队又送来精选的蔬菜种子,更是令几位村干部激动万分,看到这些种子,似乎看到了高原农业的新面貌。几天来,几位千里之外的远客深切地体会到援藏队细致周到的安排、希望藏区农民脱贫致富的良苦用心,此时任何言语都不能表达这群藏族村干部的感激之情,只有紧紧拥抱着队员,不住的说到“次仁”“次仁”。松吉四郎更是喜不自禁,不由得放声唱起了《美丽的扎溪卡》,引得大家紧紧牵起手唱和起来。


      石渠,也是彭州援藏队员的第二故乡,彭州援藏队将为了石渠人民早日脱贫致富,继续倾力而为。(刘浩  廖继陶)